最稳定的工作,是你认可的那份

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平台“KKWeekly”

作者:剻仔

昨天跟新认识的摄影师闲聊,本来以为他刚毕业,没想到他说:“哪里呀,我都三十了。”接着说起他的经历:在体育学院毕业后,当了三年空警,攒钱去美国学了两年摄影后在纽约工作一年,现在刚到深圳开始做摄影师。看起来没什么规划,每个转折的跨度都很大,但的确是一步一个脚印最后做成了自己喜欢的事。

另一个我知道由完全不相关职业转行成为摄影师的人,是鸡蛋。前段时间看她给大毛拍和剪的视频,完全是专业水平,审美和技术都好。但其实她做摄影师不过短短两年,上一份工作是会计。

会计是个规律且高度重复的工作,鸡蛋告诉我,毕业后的工作是家里安排的,跟她大学专业也对口。做了两年多,前景都能预想到,但哪怕是发展得最好的那个结果,对她吸引力也并不大。在爱人和朋友的鼓励下,做了一段时间心理建设,还是决定辞职转行。

虽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摄影,但鸡蛋其实从小就喜欢拍,看到好的片子或者拍摄手法,就立刻搜索方法并实践,也会买摄影师的影集和书,在生活里就积累了不少拍摄经验,顺便也囤了器材。加上大毛并不是口头鼓励她,也给鸡蛋提供了工作的机会,鸡蛋的转行说起来还算比较顺利。

跟现在锋芒毕露的90后甚至00后不同,我作为一个80后,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还是“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”,哪怕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,但还是不能避免被影响。关于这点我也问了问鸡蛋怎么看。她回复得很好:“稳定的工作是挺重要的。但稳定并不是对工作而言,是对自己。在做一份工作的时候,是不是能坚持,有没有长期做下去的觉悟,这样的稳定才是比较重要的。在这个前提下,任何职业都可以变成所谓稳定的工作。”

我的大学同学小圆当年也是凭兴趣转了行。她毕业后应聘进入了LVMH红酒部,待遇好,工作也光鲜。后来看她开始烘培,最初像任意一个突然打开烘培大门的女生一样,做做基础款式的蛋糕。后来看她越来越认真,终于辞职开了自己的蛋糕网店。

如果把她归为又一个辞职创业的人,我觉得不太公平。前几年“创业”这个词热度很高,也被用滥了,好多问家里要一笔钱盘个店的人也好意思大张旗鼓地说自己创业,让创业这个词含金量极速下降。

所以我宁愿说小圆是转行,从白领变成了蛋糕师。她的确也是这样做的,并不是依靠朋友圈口碑疯狂卖货,而是认真在经营一份事业。从还在上班的时候就会利用假期去外地上蛋糕培训课程,开店之后从产品口味、造型到包装都在逐步升级,真的是一点点看着她进步。

当然也不是每个人转行都那么顺利。

我认识不少前媒体从业者在转行时都会到甲方品牌做品牌推广,这类型的跳槽相对来说也算是业务对口。记者出身在文案和表达方面的优势比较突出,个人业务能力没什么问题。可前同事CC说她转行刚开始为了准时打卡都疲于奔命地适应了一段时间。

不过真正让人疲惫的并不是因为朝九晚五的压力,而是从一个相对可以自由表达的环境进入制度分明的企业之后,对很多繁琐的流程无法适应,有时也难以适应办公室政治。我们以前在报社,真没有什么等级概念。编辑们在职务上是我们的上级,但更像前辈,对记者的称呼总是“同学们”,就连部门老大,都可以随意被我们开玩笑。

CC当年跟我同一批进的报社,文章写得很好,常常被编辑点名表扬。而且她是真的新闻理想的人,跑过社会新闻,转行也是因为媒体式微,好几篇报道写了又发不出来让人灰心。即使她现在暂时处于跨行业的彷徨期,但我相信曾经职业得到的训练和专业度,也会让她度过阵痛。

我另一个好友处于“跳槽犹豫”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,她现在所处的部门也是许多人削尖了脑袋想进去的。但对于所做的事,公司工作氛围,她基本上毫无好感。跟我说想换工作说了很久,但每次又担忧已经在公司工作的几年时间被白白浪费了,说着说着又多呆了一年。

另一个有跳槽到完全不同行业经验的朋友E告诉我,其实约定俗成说什么在一个公司最好呆满三年再跳槽根本就是屁话,当你感觉自己非常不认同自己的工作,就应该立刻走。

其实很多人会觉得跳槽就是把之前所拥有的一切抛掉,这样想是错的。虽然已经离开报社两年,但我始终感谢在报社工作的那三年,看似没有得到什么“培训”,但潜移默化从前辈和同事身上学到的内容和报社帮助我养成的习惯,让我受益至今。

E从咨询公司裸辞时根本还没想好下一份工作要做什么,gap了小半年,后来机缘巧合下开始做游戏。因为认同工作的价值,两三年间也做得很不错。而且,他当初在咨询公司做项目时培养的工作逻辑,以及他大学所学,都以不同程度在新的工作中帮助了他。

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刚毕业的应届毕业生,在有所选择的前提下,不妨去大平台历练一下,哪怕只是一两年,也能得到更系统的职业锻炼。(当然很多初创公司也是由大平台出身的人创立的,能近距离身处这种团队也是好的。)

扯远了,回到跳槽换工作这个话题上,这段时间和身边朋友时不时聊起这个话题,从自己和他人身上总结了一些经验,如果你也有换工作的苦恼,不妨参考。

01

 把兴趣专业化

其实很多博主之所以成为博主,就是把兴趣积累成了职业。在信息分享的年代,爱旅行的,会因为分享攻略而成为旅游博主,爱美的也会因为积累和分享而成为美妆或穿搭博主。吃喝玩乐无小事,积少成多就能变得专业。

不一定非要跟线上分享挂钩,去读书作为转行跳板也是选项之一。我认识一个从事金融行业的女生,一直对服装设计感兴趣,但她先去上了短期课程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,短期课程毕业后才毅然辞职准备去考圣马丁。

没有兴趣怎么办?那恭喜你,你是天生工作狂,做什么都行,也不用心思活络了。

02

勇敢试错

没有方向并不可怕,最怕是没方向还挑三拣四。实在有太多嘴强王者了,这个辛苦那个不合适,但其实一个也没真的做过。要大胆去试错,试了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,甚至试了才知道自己擅不擅长。

我有个前辈说,她是直到发现自己做不好一件事时,才突然发现自己热爱它,并决定余生跟那份职业死磕。(怎么听起来有点虐恋。)她也是在屡次试错之后,终于找到了真爱。

03

提高对工作机会的敏感度

我之前写过我从报社离职前的准备,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打开自己的工作雷达。当时就是想换工作,隐约有几个备选,但并不清晰,所以就对那几个备选内的工作机会保持敏感,努力抓住每个可能性。也会主动向别人咨询关于换工作的建议。

现在看来,15年我从报社离职,15-16年成立工作室做品牌文案策划,17年开始工作重心转向自媒体,做的算是自己擅长的事,虽然并非没有危机感,但总的来说当年辞职前后尝试的几次工作都给我奠定了基础。

04

寻求身边人的支持

这一点其实特别重要。释放出一个“我想要换工作”的信号,周围的人也会替你留意着,多一个人就等于多一个雷达。(这一点对单身的人想要找另一半同样适用。)

其实看看朋友圈点赞可以把两个你完全想不到认识的人关联到一起,就知道社交圈是有存在的意义的。有时身边人还能看到你自己看不到的潜力。

05

别执着一步到位

前段时间听到一句话很受用:“实现梦想的路径不是直线的,而是曲线的。”很多时候我也会武断地觉得现在这件事不是我想要的,我现在做也做不到最好,那我就坚决不做。但苹果也不是一开始就出了iPhoneX嘛,一代代迭代,才会有此刻的“完美”。

所以如果一开始找不到特别如意的契机,就从次一点的开始,最重要的是,做。

但我讨论这些的一切前提,都是经济独立,只有这样才有资格谈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,谈放弃和付出。我知道还有一些朋友会因为经济压力从事着不喜欢甚至厌恶的工作,只因为有稳定的收入。但我认为那只是字面意义上的稳定,内心的不认可总会打破平衡,而且如果讨厌手上的工作,也不大可能从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“利润”。

老友记里的例子是钱德勒,他一度是六个人里赚的最多的,但他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工作,其它五个人(包括我也是)也一直没搞清楚过他是做什么的。直到三十岁他才找到方向,从零开始。

所以,没关系,可以慢慢来。想想我25岁的时候,一点存款也没有,也没有职业规划,每天还乐呵乐呵的。就觉得现在好多小孩的焦虑感实在过剩,与其原地着急,不如踏实工作。

虽然我常常发出只想躺猪不想工作的哀嚎,但我心里明白,工作对于我的意义,从来不仅仅是赚钱。(当然钱也非常重要。)说自我价值的实现可能有点大,但那确实是工作对我更大的吸引力——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。只有这样,才能感受到真正的“稳定”。

--END--


 点赞  打赏
  • 暂无评论